藏书本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14章 虎丘耍货记(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蟠儿的眼光不错,那个东西都是受欢迎的很。原本是从广粤那里来的,只有白的和绿的两个颜色,不过到了江南这里就发展出了不同的花色了。”宋诠指着那个描着五彩祥云衬托着飞凤朝天的灯罩,“这灯盘灯架都是铜锡铸就的,照着琉璃的罩子,待点亮烛火,真的是有种凤翔云中的感觉。”

薛蟠又选了个素净点的花色,上面有几朵粉色莲花,那含苞待放的藏着莲莲圆盘中,倒也别有趣味。再看上面还有几条锦鲤,等安置好烛火了的时候,就能透出番游鳞跳跃的景致来。

“先生,这个放在你的屋里正好,和那幅夏日莲花图正好做个伴。”薛蟠又选了几个给林海与薛父他们带去,这样精致的东西薛母也会喜欢。

这厢宋诠对着那个莲花游鱼灯不住点头,真的是栩栩如生。而那头薛蟠看到了边上的家店,里面具是惟妙惟肖的泥人儿戏。

薛蟠被那组全家福吸引了注意力,就看到着个小盘子上,布置着泥捏的家具从桌子到各式的椅子,边上还配有茶几。近着看,上面的茶碗也是相对应的摆着呢。再说从主桌到次席,有穿着各色衣服的人物,那老爷是穿官服的纱帽朱袍,也有着长袍青衫的读书人,竖着小儿发髻的孩子,还有着个宽袖窄袄的夫人,边上的那位甚至还抱着个襁褓中的婴儿。

真的是巧夺天工,在这方寸之地,呈现出了这样丰富的内容,有种微缩景观的意思,这就是当初纪昀在草堂笔记中说的‘虎丘泥孩床’了吧。这里的泥人闻名天下,每组都是个故事,那可不光是衣着上的颜色鲜丽,是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表情,或严厉或大笑,就说那个婴孩就像是睁大眼睛,想要玩耍的样子。看着那些个小人脸上的表情,就能猜测他们经历着什么事情,真的是对泥人出戏。

“你可知道《岁时广纪》里对这手艺是怎么说的?”宋诠看着入神的薛蟠问了句。

“惟苏州极工,天下第。”薛蟠以前是没有时间来关心这种东西,这冷不丁的第次看到,可不是在博物馆里看到那些个褪色的,缺胳膊少腿的物件,在这个左边对武松打武,右边个贵妃醉酒的泥人堆里,真的是感觉到了这个年代的人工艺发展的精湛,这些个泥人变成了种泥捏戏文,它们自顾自的演着出戏,那是种后来的时岁里不复存在的美。

“可不是天下第么,今天我们是来对了吧。”宋诠等薛蟠左挑右选带了不少之后,意犹未尽的离开了虎丘。

“先生,可是我们还没有上虎丘呢。”薛蟠这才想起来,还没有去这座刻满了各种传说也好诗文也好的地方看看。

宋诠摸摸胡子,他笑了起来,“本来我就是带你来看这些个玩意的,好让你活络下,不是总堆在书里。”

薛蟠憨憨的笑着,他知道这是先生带他长见识来着,他也被这样的手工艺震惊到了。“平时看着家里的西洋钟觉得精巧,想着大师傅仿制它们的时候,做的就比洋人刚刚带来时候的好。现在看着这些真正民间的东西,才相信高手就在民间的道理。”

“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不可能样样精通,而真正手熟的就是那些个常常制作的老师傅们,他们的手艺是熟能生巧。有时候,为师觉得这样的东西,也是值得被记录下来的,如果能画下来就好,这是直接反应大清朝风貌的东西,待百年之后,后人看的时候,不用凭空想象,而是真切的感受到。”

薛蟠却是想的远点,何不把这种工艺的流程也记述下来,要知道后来失传的工艺可是的很,远的不说就是当下宋朝烧窑的那些方法就已经不知道了,以后能不能重复这样的工艺呢。

还有个模糊的念头在薛蟠的脑中升起,看来他可以向薛父说说,自己是不是也要收拢这样的批手工艺人。或者在其中能有能人也说不准呢。就像这个沙子灯,用的是西洋的玻璃技术,到了这里改进了不少,能不能做的好了。倒不是薛蟠落入俗套,说是回到以前就要烧个玻璃什么的,其实是当时的工艺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水平,而他要做的是给这个东西添份气韵。

具体的事情还在慢慢来,几人就回到了林府。薛蟠送走了宋先生,分好,给大人们送去。那些个玻璃灯深得贾敏与薛母的喜爱,到了林海这里就是青纱罩的匣子中装的泥人儿戏让他细细的看了会,“这出黄山观雪真的不错。明知不是真脂粉,也费游山荡子钱。这玩意可不便宜。”

“也值这个价,这里面演得戏能直看,而请的大戏,只能听回罢了。”薛蟠觉着能把片刻演成了永恒的泥人值这个价。

“那我就谢谢蟠儿了,改明你生日了,送你个好东西。”林海算日子,可不是马上五月就是薛蟠的生辰了,“定要在苏州过完了再回家。”

第14章虎丘耍货记

欲望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