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商界男神作者:山海十八
第9节
等列车进入了华国境内,车上的乘警也进行了换防。换下了e国警察,换上了华国警察。与此同时,一夜之间那些小偷小摸甚至是出售瓦斯喷雾的人都不见了。陈东把他们受到袭击的事情对乘警报了案,对方收押了这两个被抓了现行的小偷。
等列车在京城靠站,岳藏舟四人第一个去的地方是警局,为了给这个案子录证词。花力开着一辆小面包到警局门口接人之前就打听清楚了里面的事情,他大哥就是在市局做的,对于国际列车上面的问题多少有些了解。
“师傅,就我所知你们的运气算是好的。听我哥说上周有个老米来警局报案,说他在火车上面昏迷了,车厢门被撬开,被人盗走了八千多美金的现金还有一些旅行支票。像是类似的案子,这一年警局接到过不少,但是能抓住的犯人却是没有两三个。”
“难道你们的警察不管吗?”唐纳德纳闷了,既然火车上发生了这样的恶性事件,那么就应该要严肃处理才对,“不是说人民的人生安全是很重要的吗?”
花力无奈地叹口气,“老史,事情哪有你想的这么简单。要是能对这些人下手,我们也不会干看着老百姓受罪是不是。这里面复杂着呢。最关键的是这辆列车叫做国际列车,你懂国际这两个字不?沾上了它,要想分工明确地协调合作,就不是一个警局能做主的事情了。”
花力进一步详细解释了一下,国际列车从京城开到莫斯科,其中有五天的时间都是在境外,火车一出了华国的边境,车上的华国乘警就要都下车,换成e国的警察。当然,当火车开出了华国的边境,华国的警察也就没有了执法权,那可是在别人的土地上。
“所以那些人也就抓住了这样一个漏洞,只要火车开出了边境,他们就上车开始作案,等火车开回了国内之前下车,这样一来的流窜作案,其实就是跨国作案。两个国家联合执法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有各方面的协调才行。而很明显e国那里不会对只有涉及几百、几千美金的事情兴师动众。”
岳藏舟听了花力的说明也明白了其中的猫腻,因为国际列车上多半是华国人,又不是e国公民,事情不犯到自己头上,谁也不着急。
周升在一边听着就问了,“难道没有其他的办法了?这样下去早晚也会闹出大事情来!有些人他们开始是小偷小摸,如果这个时候能管住还好,如果不遏制这种不正之风,说不定就是拦路杀人了。难道不应该重视起来,好好办一下?!”
花力爱莫能助地耸了一下肩膀,“我听说上面一直在沟通中,但是什么时候能说动e方真的合作,谁也不知道。那些犯罪也很狡猾,他们只要逃到了e国的境内,我们就拿他们没有办法。你们以后再去莫斯科,还是坐飞机吧。那个既省时,也没有安全隐患。”
略过这段在火车上不开心的事情,岳藏舟与唐纳德先去了苏教授家里拜访,说来他们也有很久没有见面了。这天去的巧,苏采薇的未婚夫杨清俊也在苏家。大家一起吃了一顿饭。
岳藏舟看着杨清俊,这位长得比李立峰要好,也是一位研究员,是苏教授的同事帮忙牵的红线。他对着苏采薇特别的呵护周到,就连剥虾壳的事情也全都包揽了。能从眼神里面看出来,他对于苏采薇的爱护与尊重。
如此一来,岳藏舟也是放心了,看来苏采薇在离开了李立峰之后过的很好。
“小岳,我听说李立峰最近过的不太好。”吃完饭后,苏采薇把岳藏舟与唐纳德送到小区门口,在要分开的时候,她感叹了一句,“好像是说他们的那个牛肉加工厂被谁收购了。被爆出来他们在加工的时候,食品卫生不达标。这事情你知道吗?”
“哦?有这事情?”岳藏舟没有多关注过李立峰的后来。在那次朝玉的酒会过后,他就离开了京城,每天要操心的事情多了去了,哪里有闲工夫管一个路人甲。不过听到苏采薇这么说,岳藏舟想起来曾经提出的建议,希望上层能够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不要等到以后事情爆发了后亡羊补牢。“我也不清楚,你从哪里听说的?这次结婚难道也请他了?”
苏采薇当下就摇头,马上否认,“怎么可能!我又不自虐。那样的人就当做是陌生人。我是在电视新闻里听到的,好像说国家有对食品安全立法的打算,然后爆出了李谱记的问题。他们生产的牛肉干所选用的包装都是不达标的。想着你们有过矛盾,李立峰那个人的性子我后来也知道了,典型的见不得别人比他好。你现在在京城也要防着一些。谁知道他会怎么样。”
苏采薇说到这里瞄了一眼走在前面的唐纳德,其实从一开始李立峰不过是看不惯苏采薇在唐纳德学习中文的过程中与其通信密切了一些。后来索性是迁怒岳藏舟,抢过了岳藏舟的商业点子,再后来两人三观不合,就彻底分手了。
“其实,我一直欠你一句对不起,让你受到了牵连。”
岳藏舟对苏采薇的道歉只是笑着摇摇头,“都已经过去了。苏学姐下周就要结婚了,我看姐夫对学姐很好,以前的事情就都忘了吧。不要让那些事情再影响生活了。”
“我都知道。这些事情我与杨清俊也都说清楚了。”苏采薇还是一个很真诚的人,她明明可以隐瞒过去的事情,但是她还是选择了说出来。
京城说大很大,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有交集,但是说小很小,谁知道明天会不会遇上。苏采薇与杨清俊说清楚李家与她发生过的不愉快,也是为了防止惹出不必要的麻烦。以后,杨清俊也能防着一些李家。
岳藏舟并不会干涉朋友的选择,其实说出来也好,总比有天杨清俊从别人的嘴里听到要好。苏采薇是不是还记得李立峰,已经不重要了,谁的生活里没有遇到过个把人渣。怕是现在苏采薇想起那个人来,爱恋早就不再,只有淡淡的叹息而已。
不过,岳藏舟一句话带过了这些情绪,“学姐都要做新娘子了,还是多想想以后我的小侄女或者小侄子吧。这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在婚礼面前都不值一提。我就等着下周来喝喜酒了。”
苏采薇瞪了调侃她的岳藏舟一眼,把他们送到了车上,也不与他多说了。岳藏舟有一句话说的对,生活总要继续下去,过去的既然并不美好,就不要回首了。越看就越觉得那个时候的自己像个傻子,就想要把那个时候的自己给掐醒。
九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了起来,人们知道了外面的物质生活很丰富。但是这个时候,真的富起来的也只有一小部分人。
这个时候的婚礼一般都是在家里烧菜宴请一些亲朋好友,也根本没有收红包的风潮,能被请来的人都是真的关系亲近的人。
岳藏舟与唐纳德没有送礼金,而是两人合送了一台大彩电。不是他们小气,而是这个时候的习俗如此,要是送的真的贵重了,反而让人多想。一台大彩电,苏采薇也是勉强收下来的。
岳藏舟参加过的婚礼次数并不多,虽说如此,他上辈子看到过在游轮上的婚宴,也见识过教堂里的婚礼,更是领教过一掷千金就为了一场奢华婚宴的排场。但是九十年代初的婚礼,他也是头一次参加。
感到很新鲜的人,当然也有唐纳德。这位米国佬,这回近距离观看了一场华国式婚礼。当然,他也在喜宴上被其他人围观了一下,这年头办婚礼请来外国友人的情况很少见。
不管是谁围观谁,婚礼都如常进行着。
苏采薇的这场婚礼很简单,苏家与杨家生活条件还不错,杨清俊这几年也分到了一间两室户,但是家里地方不算大,就在杨家附近的一家小饭店里请大家吃一顿喜宴,总共七八桌人。
岳藏舟看着圆桌上的菜式,这都是货真价实的大鱼大肉,鸡、鱼、猪肘子、肉丸子,每一道都热气腾腾的,一端上来大家都是连忙抄起筷子,就风卷残云起来,不多时大盘子里面就空了。
唐纳德在一旁喝起了茅台,他还是第一次尝试华国的白酒,还与身边的人拼起酒来。这个时候的茅台不贵,大家一时欢快喝得多了一些,就一拨脸白一拨脸红了。当然岳藏舟这一桌的青年人们还是克制住没有多喝,他们这群小青年都等着一会闹洞房呢。要是醉了,就不能八卦围观了。
果不其然,等到喜宴结束一到杨家新房里,这桌的人马上就精神抖擞起来。几个杨清俊的朋友已经咋呼起来了,“俊子,快给我们说说你们的罗曼恋爱经历。”
杨清俊也没有扭捏,这些人憋着一肚子坏水就等着这个时候,谁都有结婚的那天,要是让他不爽了,等他们结婚的时候,再取笑回来。他说起了与苏采薇结识的过程,没有太多浪漫的情节,简单的经人介绍,然后慢慢了解对方,觉得性格相合,就在一起了。
“我们还没有听过你们相互表白呢?是不是现场来一段?!大伙儿说要不要啊!”又有人起哄了起来。
苏采薇她穿着一件粉红色的呢子裙,被这些人一起哄,显得脸更加的红了。但是今天开心,她也没有拒绝这样的热闹。在这个时候,说个婚礼的誓言也是常规的步骤。
于是苏采薇先开口,她念得是那首著名的《致橡树》,这个年代有很多人用这个当做了婚礼誓言。
岳藏舟看着新人们一人一句念出了《致橡树》,听着两人最后一起合声说着,“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大家都鼓起掌来,岳藏舟也露出了一个微笑,真的爱情从来不简单却又很简单。希望他们能够幸福。
这个时候,唐纳德指着一旁的苹果一脸疑问,“苹果是用来干什么的?为什么只有一个?上面还系着一根绳子?”
“这位外国朋友问的太好了!”一边的人早就等的迫不及待了,他们终于等到了闹洞房的最后大戏。“接下来由请新郎新娘一起吃苹果!大家鼓掌!”
气氛一下就被抄热了。
一个人拿着苹果一端的绳子,站到了桌子上面,手里吊着这颗苹果,让新郎新娘两人分食一个苹果。不过当他们要咬到的时候,那人就猛然抽起了绳子,苹果这个障碍物消失了,杨俊青与苏采薇也吻到了一起。
“欧!欧!再来一次!”一边的人一边起哄,而几个小姑娘看地也脸红起来。
唐纳德看着这一出,半天憋出了一句,“你们华国人真会玩。”
岳藏舟瞪了他一眼,“这叫做情趣。”
此时,岳藏舟心里也闪过一个念头,不知道他这辈子能不能与顾峘有一场被人祝福的婚礼?
就在这天夜里,有人开开心心的结婚,也就有人心怀郁结。李谱记被人低价收购之后,李家一下子分奔离析,李立峰也灰头土脸地回到了京城。越是如此他越是颓废,这晚在一家小酒吧喝闷酒,与一个同样喝的烂醉的人差点迎头撞上。
李立峰反倒被那个人先发制人地呛了一句,“谁啊!眼瞎的!走路不看路!”
☆、第六十一章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这句话很多时候都说得对。
刚才还差点就要掐起来的李立峰与徐钢羲,竟然坐到了一起喝闷酒。这里面也只是应了一句敌人的敌人是朋友。两个人都没有想到他们都认识岳藏舟,并且在遇到了这个人之后,运气值就直线下滑。此时,他们还完全不知道哪有什么注定倒霉,所有的偶然都有它的必然。
“比起你,我才是真的倒霉。”徐钢羲也是喝的有些多了,他听到有人骂岳藏舟,终于找到了一个能大吐苦水的地方。“那人就是一个灾星,我刚去深市买认购证就遇上了大事情,赔光了钱不说,也搭上了家里人的位置。要不是我还有一个在海南炒房产的表哥,现在根本连喝酒的钱也没有了。”
李立峰表示他也一样的落魄,手里还有的一些小钱,也是靠着卖了李谱记得来的。因为被爆出了食品生产中的问题,在面临收购的时候,对方公司狮子大开口,完全是往死里面压价。“你好歹还有一个表哥,我是什么也没有了,回家老头就只会指着我鼻子骂,说我做事不仔细。你说说看,这个世上开食品厂的人里面有几个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他们抓住我的小辫子不放,还不是因为有人在背后使绊子。”
徐钢羲十分赞同地点头,“你说的对,无商不奸,本来只要吃不死人就行了。他们就是嫉妒你能够做出这样一番大的事业来!不过现在说这些都晚了,我们只能在这里喝些闷酒而已。”
“可是我不甘心!”李立峰抄起酒瓶就是一顿狂灌,思维已经很不清晰了,而心里的那把火越烧越旺,“就是死也行要找一个垫背的。”
在苏采薇婚礼的第二天,马大同就找到了岳藏舟。说起来食品安全立法的提议是岳藏舟点出来的,虽然这里面的具体事情与岳藏舟没有多少关系,但并不妨碍马大同来分享一个好消息。“师傅,李谱记查出了包装卫生问题之后,名声一落千丈,晏青趁着这个机会大大压低了李立峰的出售价,然后成功地把这家厂子低价吃了下来转卖给别人了。”
岳藏舟还是首次听到这个消息,那家瓦斯托克咨询公司的事情他很少过问,晏青也没有把这桩小事说出来过。“是吗?我听说是新闻里面曝光的,除了李谱记之外,其他受到冲击的厂商多吗?”
“也有二十来家。有些是听过的牌子。”马大同表示这次事关立法,所以前期检查的很严格,为了这个事情甚至还拔出萝卜带出泥,查到了一些地方上为了加速发展就忽视了产品品质的问题。这里面不只是商业问题,还连带出了一些人中饱私囊的贪腐问题。不过,马大同对这些都没有多言,涉及这些问题就已经复杂了。
他只是一笔带过转而问起了岳藏舟下一步的打算,“师傅让青子去了莫斯科办咨询公司,我看着新鲜。前段时间与谢馨婷聊了一下,她说了这段时间大家都关心起食品安全的问题,也发现现在人们已经开始关注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了,不再是那个想吃没有食物的年代了。师傅知道我们家祖上是做御厨的,在京城中也开着一家馆子,不过针对是老食客,面向的范围不太广。
我有些想要在国内开些连锁店,师傅看那两个进入国内的洋快餐在这两年很火爆,好像能去吃上一顿就是有钱人了。我吃过一次,真的是不过如此而已。不过家里老辈人都不太愿意涉足快餐界,他们以为食物还是要精细的好。师傅你怎么看啊?难道以后这华国食物的天下都是洋快餐的了?”
岳藏舟这下有些听明白了,今天马大同是来找他投资的。这些年涉足餐饮行业,确实是很多创业者的选择。不过岳藏舟明白做事情最好踏入自己擅长的行业,对于饮食行业,他真的涉猎不多。
“我就是个只会吃的,要我说当然也是求精不求快。不过你说的洋快餐受到追捧,这里面的因素有很多。一来他们的宣传做的不错,二来对国内市场的调查充分,也抓住了国人开始与国际接轨希望见识一下国外习惯的心理诉求。要是你想要开连锁餐馆,从食材原料到秘制酱料的加工等步骤都要操心。这里面的弯弯绕绕你可有准备?”
马大同从包里拿出了一份企划书交给了岳藏舟,“师傅看看,我已经做了市场调查,你说的那些问题也都已经考虑进去了。可以说现在就是没有钱能够铺开这个摊子。要是师傅觉得不错能给我一些投资,明天就是你躺着数钱的好日子。”
岳藏舟看着企划书,他只是笑笑翻了起来,从构建上来看马大同的眼光还是不错的,他从亲民的小吃入手,想要打造一个中式的快餐。而且食材与加工原料都不用担心,他们家本来就有这方面的路子。就连一些厨子都不用担心,他们在南北两地都有人脉。
同时马大同也看到了连锁店的效应,是个有野心的人。还参照了进入华国的两家快餐店,把他们的经营模式都已经分析了透彻。看上去只要自己愿意投资,这个店就能随时开起来,先是在京城开起来,然后向四周扩散。
马大同这叠企划书做的十分详细,甚至还包括了市场调查与同行业竞争分析,要说岳藏舟拿着这叠东西都能撇开他直接单干了,因为就连货源地差不多都写出来了。
起码有一点是肯定的,马大同与马家相信岳藏舟的为人,知道哪怕他不出钱,也不会做出抢人生意点子的事情来。
岳藏舟简单地翻阅了一下,并没有立即做出口头承诺,“就算你家中分不出精力来支持你的这个计划,也不一定要找我吧。难道还有什么其他的理由?”
马大同看似憨憨地笑了一下,“师傅你真是目光如炬,一下子就猜到了我的打算。我这家店的小吃都不简单,有些都是已经在民间看不到的东西。要从根子上说绝对不只是奔着低档消费去的。不过现在大家才刚刚开始赚钱,能经得起高档消费的人数少,所以我才只是放出了一小块而已。不光是想要请师傅投资,更重要的是请你给帮忙想个推广的主意。最好是能像高山武馆那样在莫斯科一炮而红,受万千人追捧。”
岳藏舟顺着马大同的话,倒是在企划书的附录上看到了一些菜式,还有些手绘的配图,看上去确实不错。不过想要从万千的餐饮店中脱颖而出,甚至碾压洋快餐,这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听着马大同的意思,他不只是要赚钱,还想要做到龙头大佬的位置。
这才是马大同找上岳藏舟的真实意图。他听说了不管是李谱记也好,还是已经在国内圈子里面开始风靡起来的朝玉服饰,都曾经得到过岳藏舟的指点,就连晏青在莫斯科混的也不错。那么他也想要岳藏舟指点一下,其他的准备都做好了,除了宣传这一块,真不是他们的强项。
“我需要考虑一下,如果我投资,对于宣传我也出一份力气。”岳藏舟只是承诺了一半,“不过,做餐饮的必须用食物说话。你好歹也要让我吃一次,我才能做出判断。”
“这没有问题!”马大同立刻就答应了,还顺势做出了邀请,“师傅也多带一些朋友来吧,我们热闹一下,不如就这个周末怎么样?”
岳藏舟点头答应了,顺便想要让顾峘也一起去,“那么就这周末。”
在未名大学边上,顾峘买下了一栋小楼,找人简单收拾了一下。岳藏舟这次来了京城之后就住在了那里。
周末,两人从马大同家里吃了一顿小吃全席回来之后,顾峘表示这个味道真的不错,要是能开出店来,一定能受到欢迎。“我觉得东西很好吃,不过要不要投资,小舟还是要你自己拿主意。”
“哦?”岳藏舟想起刚才顾峘竟然一改平时七分饱的原则,在过了他的食量之后,竟然还一直往嘴里送食物,就知道他的这句好吃是很高的评价。
岳藏舟看到顾峘吃得欢畅,意犹未尽的样子,他想着就是开一家这样的店,让顾峘每天想吃的时候能吃到就不错。
“其实如果顾哥喜欢,我就是帮着马大同开出这样一家店也没有什么。左右就是这点钱,按照他的计划,赔钱的可能性不大。关键是你想吃了随便什么时候都能去。”
顾峘听着这话脚下一顿,他用余光扫视了岳藏舟一眼,见他的神色再普通不过,但是为什么自己听出一股‘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味道。“小舟说的我好像一个吃货一样,再好吃的东西也不能天天吃吧。”
岳藏舟摇头表示不用考虑这么多,“能吃是福。马家的手艺确实不错,就是每天吃,也能变着花样来。我还想着不只是小吃店,要是能让马大同在学校开一家餐馆也好。就走高档路线,可以让顾客预约点菜,不用天天爆棚,但是能有一个舒心的用餐环境与膳食均衡的每日特色。到时候你也不用那么辛苦,每天回家还要烧菜,也不用只能在食堂里面凑活了。”
岳藏舟说到这里侧身看向了顾峘,上上下下地仔细打量了他一番,伸出双手虚抱了一下顾峘的腰,然后十分正经地说,“顾哥,你才回来两个月而已,就已经瘦了。”
顾峘一时不查,就被岳藏舟抱住了腰,但是这个拥抱很短暂,他只是觉得岳藏舟的头发从脸颊擦过,但岳藏舟已经站回了原来的位置,就听到对方加上了一句,“顾哥,你还是要稍微胖一点,抱起来才不硌手。”
顾峘听到这话,耳根微微发烫,他看着岳藏舟一脸正色的样子,一时之间又不知道哪里不对,只是干巴巴地回答,“也没有谁要抱着我啊。”
☆、第六十二章
岳藏舟朝着顾峘眨了一下眼睛,心里说了一句‘我就很愿意抱着你’,但是他脸上的神情未变,像是没有听到顾峘小声说的话,转而说起了正事,“《功夫那些事儿》一系列的书都已经出了,顾哥有没有打算写下一本的意向?”
顾峘心领神会了岳藏舟的意思,是要他在国内出一套关于美食的书。只是以他对于吃的研究来说,做不到以内行的角度来阐述这样一个故事。“如果是与美食有关,起码你要让我吃过哪些,才能写出一个味道来吧。”
“谁说你不能吃到呢?我想马大同一定是愿意我们去试菜的。”岳藏舟已经偏向同意投资马大同的连锁小吃了,但他更加看好在马家在高档餐饮上的潜力。“马大同让我想法子做宣传,但不是每一个吃过的人都能写出一手好文章来。更重要的是,我想顾哥除了写吃之外,更能挖掘一些深刻的东西。比如每一道菜背后的故事,或者还有风俗习惯。
马家既然是御厨出身,那么对于以前好吃的东西一定还有所涉猎。现在的人都渐渐不知道了,他们吃不到,但是不妨碍你写出来,让他们嘴馋一下。就当是写个杂文随笔,不用太有压力。谢馨婷一直说想要高小山能在国内也出版一本书,正好这次能让她帮忙发行。也不让她为难,我们自费出版就行了。”
对于挣外快写书的事情,顾峘并不排斥。虽然顾峘说他对于吃没有什么研究,但是那仅限于没有真的吃过。如果一个人喜好书籍又偏爱美食,偏偏出生在一个吃不起也吃不到的年代里,那么旧书中的那些南北珍馐与水路杂承就成为了唯一的念想。
顾峘看过许多的书,当然是许多的好书。从古文白话到近代文集,其中不乏有一些珍馐记载的精品书籍。同时口耳相传之间,他也听爷爷说过从前的事情,民国时期顾家还是大家族的时候,吃的是什么,又吃出了什么的花样,那些充斥着他童年的岁月。
“我读过也听过很多,如果能再做到吃过,那真是没有遗憾了。”顾峘想起了小时候,每天吃的东西很单一,他对于食物也没有要求,甚至都没有想过将来能提出什么样的要求。
“爷爷在我们白米饭过豆腐时,会说起他小时候吃的东西,我听着那些食物,对咽下去的东西也就失去了感觉。反正都吃不到最好的,索性也不用讲究了。今天在马家尝的那几道菜倒是有了一些传说中的影子。如果能写出来也真的不错。”
“如果能加上插图就更好了,顾哥画画也好,不如配图的事情你也一手包了吧。”岳藏舟对于人们的阅读偏爱有一定的认识,你写吃的如果能配上一张让人垂涎欲滴的图片,自然会让更多人蠢蠢欲动。
顾峘有些疑问,“为什么不拍照片呢?那样更加的清晰不是吗?”
“有时需要一些想象的空间。”岳藏舟想说这年头ps还没有出现,能把一张照片弄出唯美风格不容易。
文人谈吃,妙在清雅。他们能写出不一样的味道了。正是这样,顾峘知道岳藏舟要他写的书,说的是一种趣味。那么真的能帮助马大同发展连锁店吗?这与当时在莫斯科的情况不太一样。“如果我写故事,那么里面也不会去介绍马大同的店。这样的话,真的能起到宣传作用?”
“这么做当然是不够的。”岳藏舟心里已经有了一个雏形的计划,让顾峘写这套书只是第一步,这次的重头戏却是放在了另外一个地方。“顾哥先研究起来,等过一段时间,我得请你再做一次幕后指导。”
说起来岳藏舟目前处于无所事事的阶段,手里是握着一大笔的钱,但要他操心的事情都已经放权出去了。马大同找上了他,正好是选对了时间。
如何推广一个餐厅呢?在九十年代后期,也就是几年之后会出现美食节目,教人制作菜肴,同时也能推荐一下同类菜式的餐厅,这样的宣传必然会吸引一批客源。但是岳藏舟想要走的却不全是这条路线。
这次他与谢馨婷约见,第一是为了顾峘的构建中的新书《小山食记》,第二就是新的一个大计划。“谢编,你平时看电视的时间多不多?”
谢馨婷正在高兴岳藏舟终于松口让高小山在国内出书了,写一套美食小品文很好!从南到北,文人说吃,才更有味道。她还没有从内心的激动里面缓过来,就听到岳藏舟问了一个不相关的问题。
难道岳藏舟想要在电视上为这套书打广告?这胆子也有些大了。但她听说莫斯科电视台也做过高山武术队的专访。总不见得在外国能上电视,到了国内就不行。当然了,要能够理解国情不同的现实。
不过,谢馨婷到底是在传媒行业颇有人脉的人,她马上就想起来沪海电视台今年胆子颇大地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黄金时段开播了谈话类节目《东升直播室》,要是真的邀请一个作者去谈谈也不是不行。“岳老板,如果你真要宣传这本书,上个电视节目也是可以的。只是给些赞助的事情不用我多说吧。”
岳藏舟含笑着先谢过了谢馨婷,“承蒙谢编看得起,但是高小山不喜欢抛头露面,只想要安安静静地写书,宣传方面通过平面媒体就行了。我想说的是另外一件事情。谢小姐身在传媒业,一定对近年来的政策有所耳闻,国家已经放开了在影视进口上的口子,这几年来有陆续有一些外国的动画进入了华国的市场。
与此同时,国内美影厂已经开始了体制改革,原本能够申请的扶植拨款与相对应的统购统销制全部取消了。据我所知,业内的龙头老大沪海美影厂在被迫断奶之后的日子不好过吧。这意味着什么,身为媒体人的谢编应该比我更加清楚。光看这两年在电视上火起来的动画是哪个国家的就一目了然了。这样下去要不了多久,国漫危矣。”
谢馨婷听着岳藏舟的话,他说得冷静,但却让听的人背后冒出了一阵冷汗。
对于隐性文艺青年的谢馨婷来说,她选择在出版行业工作,是因为热爱这个行业,想要看到好的书出现,也想要挖掘这方面的人才。但是,她已经隐约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就是因为文化断层的出现。
同样的事情难道也会发生在国产动画身上?!这个答案几乎是肯定的。
虽然出版业与美影厂是两个圈子,但是同属文化产业,总有些交集的地方。谢馨婷想到几个月前还听到美影厂的朋友说起来,他们有一大批的员工都打算下海去经商。因为体制改革,能到手的工资与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越来越不相称。继续呆下去还不如去广粤新开的民营动画公司做,就是为了外国的动漫做画手也比留在这里的待遇要好。
虽然平时不怎么看电视的动画片,但是在她的记忆力这两年好的作品是少了。谢馨婷也提起了精神,岳藏舟难道是想要办一家动画相关公司?“岳老板如果想要认识美影厂的人,我是有一些相熟的。他们是有一些人想要离开美影厂,找些工资更高的工作。难道岳老板对小孩子看的东西也感兴趣了,愿意给他们一口饭吃?”
“谁说动画片一定是给小孩子看的?如果一开始就把年龄层定死了,我这个生意就做不下去了。”岳藏舟先是指出了谢馨婷话中的局限性,然后才稍微透露出了一些计划,“马大同想要办一家小吃连锁店的事情,谢编应该有所耳闻。他找上我投资,并且希望有一个一炮而红的宣传。我就想了,如果能有一部动画片说的是与美食有关的故事,里面出现在吃食在马大同的店里都能找到现货,那不就是一箭双雕。这个美食动画就是新公司全力制作的第一部动画,同时马大同小吃连锁店的宣传也能一步到位,宣传广告索性都植入在这个动画片里面。”
谢馨婷听到这个主意眼前一亮,这可是一个大手笔的动作。她是没有听说过谁家为了开个小吃店,特地去拍一部动画片的,这才是真的财大气粗。
“岳老板,想来你打算制作的这部动画片一定是精品中的精品。如果想要让人胃口大开,必须在细节与情节上都深入人心才行。这投下去的钱,与投资小马饭店的钱估计都要持平了。”
“饭店的生意要做,支持国产动漫文化产业却更加重要。如果能够双赢又何乐而不为呢。”岳藏舟却知道这年头要写一个好的故事不容易,“谢编,其实我找你不只是为了请你介绍美影厂的人。还想请你帮忙挖掘一些好的作者。”
☆、第六十三章
与其说是找一些作者,岳藏舟更想找到的是一个好的编剧团队。“如果谢编有研究过国外的动漫制作,就会发现能成为全才的大师很少,但是一个优秀的团队却很常见。我想要创立一个动漫的工作室,正好是借了一股东风,虽然对那些沪海美影厂的人来说改制不是好事,他们的铁饭碗没有了。但是对于我来说,这个时候能吸纳一批有本事的人才,正是不可多得的时机。
但是说实话,那些人画工都还行,可是脑子里面的故事就差了一点。我已经说了十年才能出一个全才,所以现在我们不求从剧本到人物设定到绘画各方面都精通的人,只是从这几个方面分别去找优秀的人才。
谢编,你在影视圈子里面一定有认识这样的编剧。虽然电视剧与动画编剧之间是有差异的,但总比一个说不来故事的人要好。”
谢馨婷对于岳藏舟的提议很感兴趣,她算是明白了刚才岳藏舟为什么会说,不能把动画的受众群限定在儿童的单一范围中,要是这样怎么可能去影视圈找编剧。“岳老板有什么具体的要求?”
岳藏舟拿出一张薄薄的纸,上面用列出了鲜明的三个重点。
“我是个大方的人,现在国内的行情怎么样,谢编应该也清楚。所以,事先也可以把价格说清楚了,这是一部系列剧,第一部总共二十到三十集,按照动画的时间算,控制在每集半个小时之内。
我出一万一集,如果真的能让我眼前一亮的剧本,价格可以翻倍,事后按照收视率再给红包。这个待遇他们在圈子里面绝对不低了。
我要一个关于华国美食的励志故事,也就是说关键有两点,一要有华国美食,更要有励志。如果编剧对美食了解的不多,那就先给我一个大概的框架,然后会有专业的人士给他们做指导。
而我唯一的要求就是故事要好。”
谢馨婷马上琢磨了一下,一万一集的报价绝对不低,也不看看现在一般人一个月才几百的工资,一集动画都赶上普通人几年的工资了。一部剧按照二十集算,也有二十万,对于编剧来说也是一笔‘巨款’了。只是岳藏舟的要求太宽泛,需要有美食有励志,连个时代背景都不说,有些无从下手的感觉,而且华国有八大菜系,到底写哪里也不说。
“岳老板是不是再说的详细一些?”
岳藏舟摇摇头,他虽然不是动漫爱好者,但是对于以后出名的岛国动漫还是有耳闻的。如果问岛国的动漫究竟好在哪里,从画风到做工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最重要的却是创意、故事与人物的张力。
所以,他不会去画一个框框,而是想要看看如今国内的编剧究竟有多少的创意。他记得以后会有一个厨师小当家的动漫,在国内也是颇有人气的。虽然他不会画也写不来剧本,但是作为观众的感觉是最直接的。这个东西有没有吸引力,能不能打动看它的人,才是最直观的。作品还是要放到市场里面做检验,他不拍深奥的艺术片,只要叫好又叫座。
“我没有其他附加的要求,他们可以尽情地发挥,可以是在古代,也能是在民国,同样如果能在未来也可以,如果有本事写出外星人与华国美食的故事,也是极好的。”
谢馨婷听了这些更加头晕了,连外星人都出来了,还不如不问岳藏舟范围呢。不过冲着这笔巨款,愿意参加的人一定有不少。
“对了谢编,听说你除了在出版社工作之外,也对《芽芽》杂志供稿。如果可以的话,能借你供稿的杂志的大名一用吗?”岳藏舟并不把眼光局限在编剧圈子里面,他要广撒网,面向整个华国征集美食故事,“我们不用把眼光仅仅放在业内人的身上,我想如果有人不会写剧本,但是会写,我也一样接受。就算是小山动漫工作室与《芽芽》杂志一起合作举办的大赛。面向全国范围内征稿,求一篇关于华国美食的励志中长篇。费用上面一切好谈,不过动作要快,现在是十月中旬,最多是在春节之前,小年夜就定做截至日期,我要看到东西。”
“与《芽芽》合作?!”谢馨婷有些惊讶,如果说只是在业内编剧征集剧本还是行内的常规,那么与面前全国青年群体的《芽芽》杂志合作就是开创先河的举动了!
“我只是供稿作家,这件事情你要与《芽芽》的主编谈才行。不过,这样合则两利的事情,我觉得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岳藏舟心里猜测《芽芽》应该不会拒绝。再过六年,他们就会举办新创意作文大赛,然后捧红了一批八零年的新生代作者。这样的杂志社是敢于做些别人不敢做的事情的。
“差点忘了问,你刚才说的这些剧本也好,还有从杂志上选出来的也好,评判的标准是什么?”谢馨婷也是被岳藏舟的一番话绕晕了,差点把最关键的事情漏了,“你是要组建一个评审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