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商界男神作者:山海十八
第2节
他眼看天色也不早了,把买来的东西分在三个包里头装好,手头上也只有十三块钱了,还要留着以防后来有急用,这就绝对住不了招待所了,找了一个公园趁它没有关门快点进去,今夜就在这里露宿了。
这个没有摄像头的年代,只要藏得好,不怕被虫咬总是能凑活一个晚上的。等到夜深了之后,等着公园的值班人员都歇着了,岳藏舟从树林中挪到了凉亭中。
天上的星星闪吧闪吧,八月的风还有一丝暖意。四周很安静,也不会听到街上的鸣笛声。身边一个人都没有,不清楚公园其他角落里是不是也藏着像他这样兜里没钱的异乡人。
岳藏舟躺在座椅上,边上挤着四个包,想起了曾经从学长那里听来的故事,讨论什么是穷游。后来那些骑单车住青旅的人固然是一种,但是这个年代学长们一群大学生结伴出门,买的火车票是站票,到了地方也没钱住旅店只能在公园里过夜,更是一种穷游。公园露宿很安全,大家都没钱,也根本不会有谁来抢劫。
不过有次他们在西湖边上打地铺的时候,差点被联防队员抓到,这倒是要防备的。这样的日子在一二十年之后说给孩子听,根本是不能想象的事情。正是应对了那句歌词,‘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后来就是住着五星级酒店,但有些情怀再也不可能拥有了。
岳藏舟轻笑了出来,他有轻微的洁癖,但此时竟然没有任何不适。来到京城的第一天,他独自在公园中过夜,真的做到了以天为盖地为庐,想来这辈子他都不会忘记。没有太多落差的苦涩,而是一心想着明天过后能赚到多少钱。
末了岳藏舟还想到好像那首华建的《朋友》还没有被唱出来,是几几年才有的来着?他想着不知不觉的睡着了。
明天是新的一天。
☆、第七章
周三早晨七点,岳藏舟到了京城火车站,还有四十分钟前往莫斯科的火车就要发动,从这里开始了它7865公里的行程。
岳藏舟以为自己来的算早,但月台上已经人头攒动了,形形色色的人就等着开闸放人进车。从他们的衣着上不难看出,有些带着眼镜的年轻人是去留学的,有些头发渐白的学者应该是去做访问的,还有一些像是地方的官员可能是去参观考察的,当然也不乏一些旅游观光的。
除此之外,那些带着大包小包的就是去做生意的倒爷们了。他们有些三五成群,也有的独自为政。让岳藏舟出乎意料之外的是这里竟然还有不少的外国人,能看出来的岛国人、高丽人,还有欧美人。没有想到这趟国际列车,真的如此国际,也不知道这一辆车上有几个国家的人,时光交错,却有些与后来的京城相似了。
“听说这班车上有时候能有三十个国家的人呢。”
岳藏舟来到他的车厢的时候,其他的三个人已经都来齐了,推开门里面是两男一女,刚才那句话就是女生说的,还是用英文。她看到进来的是一个十六七岁的面善男生,好像松了一口气。
岳藏舟扫视了三个人。一个欧美男生坐在左侧的下铺,有着一头金发,年龄也不大,穿着一件印着唐老鸭的t血衫。右侧下铺靠窗坐着一个中年男人,虽然没有带眼镜,但是他手边的那本书角翻卷起的机械学专业书已经说明了他的身份应该是为大学老师或者研究员。下铺靠门坐的女生,穿着时下流行的黑色弹性宽腰带连衣裙,草青色的裙子配着腰上往前扣的腰带金属扣,这样的搭配让岳藏舟别扭了一下,原谅他不能适应时代的审美观。女生与中年男人的面相上有些相似的地方,应该有血缘关系。
看来他们三个人已经熟识了起来,毕竟要在一个车厢中呆上六天,总是要相互认识一下,能聊天也不错。
“嗨,我叫唐纳德·史密斯。”外国小伙子对着岳藏舟先打招呼了,用他那一口根本不忍直视的普通话,指了指t恤上的唐老鸭图案,“一样的名字,一样的,哈哈哈!”
这是什么梗?岳藏舟马上反应过来了,这位史密斯是说他的名字与唐老鸭一样,唐纳德与八九十年代风靡中国的迪士尼卡通人物形象唐老鸭同名。但是真的相熟了之,后岳藏舟才发现他们何止是名字相同,唐老鸭毒舌的性格也在唐纳德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岳藏舟也顺水推舟介绍起了自己,“藏舟·岳,叫我岳就可以了。”这是用英文对唐纳德说的,又用中文向着右侧的中年人与女生再重复了一遍。
在聊天中岳藏舟知道了几人的情况,与他猜测的相差无几,中年男人叫苏世黎,是水木大学的教授,专攻机械制造方向。那个女生是他的女儿苏采薇,别看是女生,她也是水木大学物理系的研究生了。他们两人一个是去苏联学术访问,一个是去交换留学的。
至于唐纳德在米国的拉斯维加斯出生,大学刚刚毕业并不打算马上工作,而是先要享受一场全球旅行。他这个‘第一世界’的人到中国来当做是体验生活了,这才是真的说走就走的旅行。
岳藏舟心中也觉得缘分难以言说,严铎为他弄来的这张票本来是给苏采薇的母亲留的,但是她临时工作有变动不能请假了,才让这张票流通了出来,被严铎弄到手送给了他。他们这个车厢的人能有共同语言的前提是大家都会说英文,才能一路聊下去。当然也是因为他们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路人。
苏世黎不是第一次乘坐这辆列车了,三十年前他还是个大学生的时候,也坐过这辆列车。
那时候中苏关系恶化破裂,他们这批去苏联求学的学生回国了,当时的车上根本没有什么人,有时候一个车厢里一位乘客也没有。哪里想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会是这样的情形,真是世事难料。
不过苏世黎没有怀念太多当年的事情,他还不老不会一味的回忆,让他更加感叹的是岳藏舟的经历。
岳藏舟没有隐瞒他的情况,看着他大包小包的样子就明白他是来做生意的。但是九十年代能把英语说得如此流利还懂俄语的人也能算是语言人才了。岳藏舟正是应该读大学的年纪,苏世黎自然好奇他为什么会下海开始做倒爷,才知道原来岳藏舟是考试失利家中又有困难。
对于岳藏舟的坦然与为了家计自我奋斗的态度,苏世黎很欣赏,年轻人就是要敢闯也敢担当,虽然按照他的资质暂时不能上大学是可惜了,可是生活总不能十全十美。
苏采薇倒是对岳藏舟的遭遇多了一分真心的同情,她还是第一次亲眼见到这样的事情,与苏世黎一样有了惜才之心,想要尽自己的力帮忙。
“那你是准备过几年再考吗?要不要我帮你留心一下这几年的高考复习资料,毕竟你不在学校里面,弄这些不方便。不过京城与沪海的卷子不一样。要是你能在京城考试,我还能介绍一两个学弟帮你抓抓重点。”
岳藏舟没有想到苏采薇会主动提出这样的帮助,他忽然有些不知如何接话,就听到苏世黎也开口了,“小薇说的有道理,学问是能慢慢积累的,我相信你不会荒废,但是考试技巧又是另外一回事情,一段时间不练就生疏了,还有每年的试题走向也有变化,要有针对性练习才行。你眼下要自己谋生没有不好的地方,但如果想要过几年考大学,有些方面也是不能断的。等回京城了之后,我也帮你问问。”
“谢谢,苏教授。谢谢苏学姐。”岳藏舟心头一暖,这句感谢是发自内心的,就连他也不知道何时能再有功夫考大学,但是才认识的人竟然也出声为他提供了便利,仅仅因为是一番交谈中对他的好感。
他此时真的感觉到了什么叫做人间的温暖。他们不过是萍水相逢,自己却能得到这样的热心关怀,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越来越淡薄,重回这个时代的他是幸运的。这个年代真的是还是好人多!
因为方便交流他们用的都是英语,唐纳德也听明白了,他看着岳藏舟的眼神多了一丝敬佩,“你是好样的!”
唐纳德觉得他亲眼看到了在中国的米国梦实践者,会通过自己的奋斗开拓出属于自己的天地。“岳,我听说中米两国的大学学制不一样。你如果时间不够用要早点毕业,以后也能考虑一下去米国读大学,那里是学分制,只要修完了学分,三年内毕业也是可行的。我还听说有五年就本硕读完的。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与我联系,我也能帮你提些参考建议。”
“大家的建议我都记着了。”岳藏舟笑着接受了,“如果以后又机会的话,我一定会好好想想去哪里读书的。”
列车以120公里的时速奔驰着,几人之间聊得畅快,竟然也不觉的时间的漫长,夜间的时候到了边境站二连浩特,又过了一天一夜开过了人烟稀少的蒙古国,就要进入苏联了。
火车在边境站台纳乌什金停靠,挂上了两节苏联的火车车厢后,整个列车刹那间活了过来。就看到从那两节车厢中涌出了许多拿着大大小小空包的苏联人,他们很多人手中都举着硬板纸,上面写着歪歪扭扭的汉字,‘鞋’、‘包’、‘丝绸’等等。
就是早有准备的岳藏舟也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还没有等到他开车厢门走出去叫卖,在月台上那些等着的苏联人蜂拥而至到了车厢的窗口边。一个个人头都想要探进来,来看看这里有什么,能先下手为强的收货。
苏采薇明显被这样的景象吓了一跳,而唐纳德还是第一次看到有这么多人聚在一起。这是要疯狂抢购的节奏啊!
“小岳你出去做生意吧,我留在这看着,就不开窗户了。”苏世黎见到这个景象并不主张打开车窗,万一要是有人真的挤进来就不好了,他也有些不放心女儿想要去看热闹的样子,万一被撞了怎么办?
唐纳德却已经站起来了,他两手空空明显是去凑热闹的,又见到岳藏舟穿上了一件旧外套,往两个兜里塞了二十个打火机就打算出门了。
岳藏舟见到唐纳德的疑惑神色,没有多解释,只是说了一句,“我先去探探行情。”
又对苏世黎与苏采薇说,“越是往后恐怕来的人会越多,要是想去看个热闹不如等着车开了之后,我估计前头两节车厢的苏联人会主动来这里收货的。”
苏采薇点点头,她压下了好奇心,想着等会列车开起来之后去前面见识一下列车上的交易会。
岳藏舟与唐纳德一来到月台上,就被来收货的人围上了。
☆、第八章
虽然岳藏舟与唐纳德手中都没有拿东西,但是那些苏联人眼光很毒辣,一下子就看到了岳藏舟上衣的口袋鼓鼓的,不知道里面藏着什么?
“酒?”身边的络腮胡大叔吸了吸鼻子,像是想要闻出岳藏舟身上是不是有二锅头的味道,比巴掌大不了多少的酒瓶一向适合塞着兜里。
往边上瞄两眼就会发现有不少都做这个生意,就看到中国人从上衣或者裤子口袋中拿出了一小瓶二锅头,与对过的苏联人比划着手势,最后定下价格手里就被塞了一把卢布。
岳藏舟摇摇头,从口袋中拿了一个最普通的打火机,“打火机要吗?”
“当然要!”络腮胡大叔听到岳藏舟会说俄文更加激动了,他终于不用在操着那口生硬的中文了,就立即从衣服的内侧口袋中豪迈地拿出了一叠卢布,用那种后来去金店买黄金的大妈的气势开口就说,“我全部都要了。”
岳藏舟扫过了那叠卢布,好家伙,这里少说有两三百。
他飞快的在心中计算了起来。这批打火机是在红桥市场买鞋子的时候,软磨硬泡才让摊主按照批发价给的,一毛五分一个,一共花十元买了六十七个,这次带了二十个出来,成本才3块钱。如果收了两百卢布,人民币比美元五比一,卢布比美元在三十左比一左右浮动,那么人民币比卢布就是一比六之间,两百卢布约等于三四十元人民币,三块钱的成本连个零头都没有,这哪里是卖东西,简直就是捡钱没有商量啊!
岳藏舟在心中的数学公式已经完全被货币符号代替了。
唐纳德也是傻眼了,原来苏联人是这样的,这与米国电视中播报的形象真的不太符合。他下意识地也掏了掏裤子口袋,可惜口袋中什么都没有。但在下一秒他发现这个络腮胡眼光灼热地盯着自己的手腕。对了,左手上有一块电子表,真不是什么名贵的东西,做工也就那样,他刚在北京的秀水街淘的。但只见苏联人比了一个三。
“三百?”唐纳德用英文问的,对过的络腮胡明显没有听懂。唐纳德就被岳藏舟瞪了一眼,什么三百,根本就是三千的意思。他插了一句俄文,“才买的电子表,你看这款式与成色,才带了几天,没有四千不卖!”
洛萨胡摸了一把胡子,咬咬牙,从怀中一下子拿了五千出来,指了指岳藏舟的旧上衣,“搭上你的外套,我给五千!”
“成交!”岳藏舟爽快的脱下了外套,原来旧衣服都如此抢手了。他让唐纳德也取下了手表,先数了一遍卢布,五千三百块一分不少,就把东西一股脑地给了络腮胡。便看到络腮胡迅速把东西塞入了他拎着的空包里,马上就窜到了下一个地方去找卖主了。
岳藏舟分出了唐纳德的四千卢布交到了他手中,“数数,四千卢布。”
唐纳德已经呆了,一不小心就加了一个零,他买手表才用了三十元人民币而已。这时,唐纳德换算汇率与岳藏舟还不一样,他的眼中四千卢布约等于七百美金。“岳,我真的不是做梦,这不是假钞?”唐纳德第一次觉得赚钱就像是买土豆那样,随便就入手一叠了。
“当然不是。”岳藏舟勾起了一个痞笑,“怎么,cbs没有报过这样的新闻?要捞钱速来苏联。”
唐纳德木然地摇头,他觉得自己来亚洲的这次旅行会颠覆很多固有观念,还是没有弄懂为什么苏联人会这样豪爽的消费。他跟在岳藏舟的背后,两人观看了一路。
虽然列车靠站停靠的时间不长,但是这群人明显已经锻炼出了迅速买卖的技能。才是一会儿,那些苏联人来时拿着的空包已经塞得鼓鼓囊囊了。当火车鸣笛声响起要驶离站台时,还有不少人依依不舍地想要继续买卖。而这样的情况绝不会止于这个站台,国际列车沿途要经过十多个站点,几乎都是场场爆满。
等他们两人回到了车厢后,苏世黎就带着苏采薇出去看热闹了,别说就是坐在车厢里面关着门,都还是能听到外面熙熙攘攘的交易声,语调奇怪的中文混合着别扭的俄文,各类数字充斥着整个列车。
唐纳德拿出了一个相机,他决定下一站一定要好好拍下这样的场景,这些照片定然会吓坏了那群大学同学。但是他看到了相机却难免联想,如果把这个东西卖掉能赚多少钱?
岳藏舟已经在笔记本上面列出了一条条观察来的货物价格。
‘16rb旅游鞋——800卢布’
‘100rb羽绒服——6000卢布’
‘120rb皮夹克——7000卢布’
‘15rb旅行包——1200卢布’
‘6rb珍珠项链——250卢布’
……
然后岳藏舟比对着自己买入的货物算了一遍,假如全都能卖出去,当然按照今天的架势这个假设百分之两百成立。那么他用了本金300rb,就能赚到15500卢布,这当然还是保守的算法。然后汇率一比六换算一下,就是2600rb左右,减去300rb,或者再去除来回车票与杂费,又扣除黑市换外币手续的费用,2000rb是稳赚的。才用了来回十二天就能有两千元。一个月就有四五千了。当然他赚的肯定超过这个数目,因为下一次他有更多的本金买货物,那么一个月的收入上万是妥妥的。
九零年的月收入上万,这个结论让岳藏舟掐了一把唐纳德的右手,把他从发呆中惊醒了过来,“啊!岳,你在干什么?!”
“痛吗?”岳藏舟问。
唐纳德也回神了,“当然痛!”
“痛就好,说明我不是在做梦!”岳藏舟没有抑制嘴角的笑容。
这叫什么事!你有本事掐自己啊!唐纳德想要开口说话,不过想到岳藏舟瞬间把自己的手表价格翻个零的本事,又把要说的话吞了回去,还是不要吐槽金手指的好。
看看这就是九十年代,他早说了一夜暴富不是梦想,只要你敢拼!只要你敢闯!当然这个年代像是国际列车上的倒爷们敢放手做的人其实并不多。
这天晚上岳藏舟难得大方了一次,没有继续清水过白面馒头了,请车厢内的三位一同吃了一碗红烧牛肉泡面。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心情大好的缘故还是其他,岳藏舟觉得这个年代的泡面味道都比以后的好,没有那种地沟油的味道。
苏世黎原先听着岳藏舟说他身上的那件旧牛仔上衣也有人出价一千卢布买走的时候明显不相信,但是等他与苏采薇转了一圈回来之后,他穿的那件开衫外套也不见了。
“我爸一千五卢布卖了外套。”苏采薇明显很兴奋,她头上的发夹是小商品市场买来的才一块五,也卖出了一百卢布。“以前只是听说这里生意火爆,亲眼见识了才知道到了这种程度,怪不得就快要一票难求了。”
然而在三年前的1987年9月,国家才颁布了《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打击投机倒把分子,包括就地转手倒卖、购买大型运输工具贩运等行为,个体户、下海商人也被列为投机倒把对象受到打击。
这样的大背景下,下海经商并不为大多数人接受,谁愿意成为第一个吃螃蟹还会被抓的人,谁愿意狠下心放弃手里端着的国家铁饭碗。更有几个人能甘心像岳藏舟这样放着一条康庄大道通往大学的殿堂不走,走上了一条未来不明的道路。
苏世黎吃饱了之后,叹了一口气,“不一样了啊,以前的苏联不是这样的。”
他的语气与苏采薇的兴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明显苏世黎已经看明白了苏联人疯狂抢购背后的苏联局面。什么样的情况会让一个超级大国的国民疯狂抢购国外的货品?还用着他们难以想象的价格,这是要乱的征兆。
只有当国内的经济产品体系将要崩溃的时候,才会出现这样的乱局。这个苏联与苏世黎脑海中的苏联老大哥已经是天差地别。聪明如他已经闻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味道。
在这股金钱狂潮的涌动中,有些事情已经难以避免的将要发生了。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从1935年走到1990年的中国人,他的心情总是复杂的。
天就要变了。好与坏,国际大势如何,却不是他一个教授能够左右的,甚至就连感叹也只能化作一声叹息。
苏采薇不能体会苏世黎的感叹,唐纳德作为一个米国人也不懂经历过战争年代的中国中年人的心情。也许只有岳藏舟才能体会一二,用前人的一句话来感叹,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苏采薇摸着兜里的一百卢布,这算是真的意义上她自己赚的第一笔钱,有些小激动,“哎,要是赚钱这么容易就好了。还是小岳你看得准。”
不过时代的车轮不会因为谁的感叹而停下,除非足够的强大能够操控它,不然只能留一声叹息。
岳藏舟挥开了这样的情绪,他心中已经有了一番打算。面上却笑着对苏采薇笑着建议,“有句话说的好,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我们就算没有执着地寻找光明,也能寻找发财的机会。”
☆、第九章
听到岳藏舟的话,唐纳德却第一个动心了,他很想听听岳藏舟的其他提议,他隐约猜到是要合作关于对苏联运货的买卖,“能算上我一份吗?”
岳藏舟没有拒绝,他现在孤身一人,本金翻倍只是时间的问题,而最缺的就是好的合作者,要是搭上了唐纳德这条线,也许日后去米国的时候会有帮助。别说他想的远,要在商界真的有作为,总不会绕开华尔街。
“你有兴趣,我当然也欢迎,就怕我这里小打小闹你看不上。”岳藏舟开了一个小玩笑就说起了正经生意,“你们看国际列车上的货物交易量绝对不小,根本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吃的下的,这里还能容纳更多的商人。如果一辆列车已经有了如此多的交易量,那么它通往的苏联比这里人更多、地更广。那里对生活产品的需求就更大了。”
“但我是学生啊。”苏采薇有些沮丧,她也想到了能把国内的一些东西拿过去卖,可是货源呢,她也没有太多的时间耗费在这上面。
苏世黎也皱了皱眉,女儿主要是去那里学习知识的,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要是心思都放在了赚钱上,对于学习自然也就没有那么认真了。“小岳,他们一群在校学生能有什么大作用?连讨价还价也不会。”
岳藏舟看着苏世黎的神情,就知道他并不愿意女儿真的下海经商。这年头理解是一回事情,但自己也投入其中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不过,他不能轻易放弃了苏采薇这条线,“苏教授你说的对,苏学姐他们也拿不到国内的货源不是吗?就是我想帮忙运一些过去,但是我一个人能带多少呢?”
岳藏舟话锋一转,“不过我们可以倒过来想,既然苏联缺少我们的日常用品,我们也缺少苏联的一些东西,比如说高档的相机、望远镜、还有呢大衣等等,这类东西在京城都能出手高价。苏学姐可以趁着课余时间在莫斯科买一些,让我带到京城去卖,不就有个差价了嘛。”
“对啊,我怎么没有想到呢。”没有等苏世黎说话,苏采薇已经肯定了岳藏舟的建议,“我在莫斯科去买那些非日常用品也用不了多少时间。”
岳藏舟马上说,“苏教授在学校也没有时间管这一块,苏学姐要是信得过我,我反正每周也要来回,就帮你出手了货物,只要你给我一点辛苦费就行了。苏教授您看,我们两个小孩的小打小闹可行吗?”
岳藏舟算过了,从京城去莫斯科的一路绝对是赚钱的,但是回程的时候不能空着手,一定要从莫斯科那里拉一批货到京城,才算不浪费了这笔车费。咳咳,俗话说贼不走空,差不多的道理。
苏世黎沉默了一下,既然不影响学习,让女儿生活宽裕一些,也没有不好。他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至于代售的人选,除了岳藏舟,他们也不认识其他做这一行的人,看这小青年也是能相信的,刚才都帮唐纳德主动提高卖手表的价格了。
“等等。”唐纳德先反应过来了,“你是说莫斯科的东西会比京城便宜?那么苏联人为什么不买他们自己的东西?”
岳藏舟摇摇头为唐纳德大概普及一下现在的苏联市场情况,“关键是人们生活需要的东西,产出的太少了。”
对于苏联现在的市场,只能用‘低价无货’来形容。
“首先,苏联一直注重重工业,国产的日常生活用品很少,百姓有钱也买不到,这是无货。再说那里的东西都是明码标价,在成品上都会打上价格,全国各地都没有价格浮动,这是低价。
高档的东西比如望远镜,一般家庭有一个也是够用了,又不能吃。但是需要的衣服鞋袜等等,只能依赖进口。”
“回到刚才说的,如果在苏联买到一件皮毛大衣,运回京城后的售价起码能翻上五倍。苏学姐在莫斯科能买到的都是非日常用品,在两个国家之间开始进行互补商品的买卖。我们利用进价、汇率等的差额,可以赚到客观的利润。”
“所以如果我带着东西入境交易也能赚上不少。”唐纳德商业头脑不错,已经举一反三了,“别看那些在列车上苏联人向我们买东西时出手大方,他们在莫斯科转手卖出去时依旧能赚不小的差额。”
“就是这个道理了。”岳藏舟看向三人,这下他们脸上都有了意动,“怎么样,还有其他的问题吗?”
“小岳,能再讲得具体一点吗?”苏采薇已经决定这个买卖一定要做了,她更加关心能赚多少,“我们的差额大概能有多少?”
“刚才我也打听了,基本现在人民币与卢布是一比五到一比六,不过这是浮动的,卢布今年贬值的速度快,越往后面比价就越大。手中的钱都要及时换成人民币才好。如果能换成美元也不错。”岳藏舟没有多说,卢布的大危机现在也不能轻易提起。总之,对苏采薇来说,把赚的钱快点变成人民币是没有问题的。
“等等,我还有一个问题。”唐纳德摸着口袋中的四千卢布,仍旧还在发了一笔横财中没有回过神来,他的算法与岳藏舟不一样。
去年,1989年11月,苏联放开了卢布对西方货币的非贸易汇率,所以1990年的官方汇率上也从以前的美元:卢布——1:06,一下子贬值成美元比卢布——1:6。
卢布的面值一下子贬值了十倍多。那么不是意味着他收入的四千卢布可以变成七百美元,三四千人民币?这与岳藏舟的计算结果不一样。
“岳,按照官方汇率计算,现在人民币与卢布应该是等值的,为什么在你这里变成了一比六?”
该说米国人对金钱的敏感度就是高吗?但岳藏舟马上说出了根结所在,“黑市,我们走的是黑市。”
来京之前,岳藏舟已经从严铎那里知道了现在的苏联外汇市场的走向,归根结底就是一个词‘贬值’。去年年末的时候,为了打击黑市,稳定市场经济,苏联政府做了两件事情,一个是让卢布与西方货币的汇率局部贬值,非贸易汇率上将美元与卢布的汇率变成了1:6,可是在贸易结算上,政府规定仍旧按照原定比例1:06—064结算。
苏联国家银行理事会副主席别克索夫也申明,卢布不能自由兑换,对外支付不使用卢布。这说明了政府把卢布的调价看做了是苏联国内的内部行为。
什么是非贸易汇率调整,在眼下的苏联,也就表明只有西方人进入苏联旅游的货币兑换,才按照1:6计算。
而苏联对外贸易,依旧按照老比例算。那么长期的卢布汇率不合理造成的进出口盈亏问题,都使用外汇系数的调剂贴补方法来平衡,都是政府调控行为。
可是到了1990年,这个市场已经摇摇欲坠,不是一纸公文能够控制的。
苏联政府还做了一件事情,局部开放了外汇市场,让企业在互利的条件下自由兑换卢布。这本来是为了卢布自由兑换做准备,但是西方资本怎么会放过这个机会,他们开始通过办公司的方式打入了莫斯科,一场腥风血雨就要来临。
苏联政府想要的救市并没有太大的效果,反而黑市的报价与官方拉的越来越大,翻了几倍,让美元比卢布将近1:30,还只会持续增加。
这是岳藏舟在严铎的介绍下,根据上辈子的经验分析出来的结论。
“唐纳德,你看到的都是官方报价,西方人进入苏联按照官方的汇率换钱,也仅限于日常用费,是有限额的。但是我们这样的生意能通过正规渠道挣钱吗?都是要通过黑市才行,我给你的都是黑市的常规价格。”
苏采薇叹了一口气,做生意好复杂,国际贸易就更加麻烦了。她不多想了,这条线路是岳藏舟提出来的,主力也是他,那么就按照二八分吧。“小岳,恐怕这些都要你操心了,你看我们二八分怎么样,我也就是负责买一些东西,出手与换钱全要靠你,不能让你吃亏了。”
我一点也不亏,蚊子肉是肉,多一口也是好的。不过,二八还是少了一些。不是对他少,而是苏采薇少了。
岳藏舟知道苏采薇在莫斯科读书,他们之间的关系当然不局限这样。别误会,他当然不是看上了苏采薇,而是要通过她打入苏联的高校环境。同时,苏世黎在京城水木大学做教授,那里的人脉也是不能忽视的,他又是京城人,也能帮上一些忙。如此一来,就不能亏了他们,别说他势利,这是为了保持长久的合作关系,算是用钱铺路了,“苏学姐,你也太大方了,做生意不能只顾着对方,我们四六分。”
苏世黎明显也比较赞同这样的分成,不过他家也不是白拿,他主动问到,“小岳,你在京城找到落脚点了吗?如果还没有,不如来我家,我们在海淀那里还有套小房子,本来是方便小薇就近去大学上下课,现在空着也是空着,你搬进来吧,那里与水木大学、未名大学都近,周围环境也好。”
岳藏舟脑中飞快转了一圈,他确实急需一个落脚地。
☆、第十章
按照现在岳藏舟的行程,他每周三从京城到莫斯科,下周一乘车回京是周六抵达。当中有三四天都是在京城呆着,总不能一直公园露宿,要找一个地方住。但是借房难这个问题并没有因为时间早了二十多年就不存在了。
别以为这年头在京城租房子不贵。按照现在的工资房价比例来算比以后好不多少,关键是现在哪有那么多的房子。你以为是二十多年以后,房子都要造到隔壁省市去了。
现在地铁是有了,那玩意在1971年就运行了,但是这个地铁与后来的功能上完全不一样。况且只有一二号线,站点也没有以后多。
海淀的房子根本没有炒到学区房的天价,人都还算悠哉悠哉的过日子。
但正因为这样,能出租的房子都是那些三环内的四合院比较多。有些家庭为了挣钱,在家里边上劈开一个隔间租给外来商人。如果要想稍微好些的独门独户也要五六百一个月了。像岳藏舟这种二十左右的青年,人均工资每个月才一两百。这个房租难道不贵?!
所以,苏世黎的这个提议不是一点的好,如果他把房子借给岳藏舟,那岳藏舟也能剩下了一笔开销。虽然这笔钱按照岳藏舟替苏采薇的销货利润计算,只要用一周苏家所获利的钱就远远超过了房租。如此一来,让苏家占买卖利润的四成也说得过去。岳藏舟不打算拒绝苏世黎的好意,这不仅仅是一种好意,更是让他们的合作更加紧密的体现。